
佛法对世界和生命发展规律的概括,就是因缘因果,想要远离烦恼,就要远离烦恼的因。
祖师大德常告诫我们,修行和生活要打成一片,而不是断为两截。若没有正见和善巧的用心方法,生活无法变成修行,但离开真实的生活场景,修行也会沦为空洞的道理。
当我们真正懂得,让生活成为修行,让修行融入生活,知行合一,打成一片,必能越修越轻松,越活越自在。
01 别焦虑,该来的总会来
焦虑,是因为担心想要的东西失去,担心不想要的情况出现,说到底还是对顺境起贪执,对违缘生嗔恨。焦虑,归根结底就是,你面对境遇生起贪执的妄想,而无法淡定了。
说来说去,还是贪执在作怪。《八大人觉经》云:“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,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”。若要对治焦虑,就要少一些对欲望、欲乐的贪执,这样才能安乐和自在。
多在过程中付出,少为结果计较,活在当下,追求但不贪执,焦虑就会减少,幸福感就会增多。
02 别苦恼,每天多微笑
有一句话叫做,“会笑的人,运气不会太差”。运气是什么?就算路人缘,那也是运气。
百年修得同船渡,偶遇陌人生若有缘相视,那也是往昔的因缘,一个微笑再结善缘;遇到尴尬怕冷场,用微笑代替语言,此时无声胜有声......有位作家曾说,“我笑,便面如春花,定是能感动人的,任他是谁。”
人生本是无常,当我们从睡眠中醒来,生命又多赚到了一天,就带着微笑迎接这幸运的一天吧!
03 别晚睡,有空多运动
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顺利修行、工作及生活的基础,然而在生活中又常怠于管理自己的身体。
有研究认为,适当运动在活血健身、增强免疫的同时,也能提高神经递质的利用,改善抑郁情绪。
就算工作再忙、再累,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运动的时间。善待身体,身体才会善待你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健康是最大的底气,有个好身体,未来才有无限种可能。
03 别迷茫,多读点书
在佛教八万四千修行法门中,有一种名为“一心称名”,即通过快速接连的诵读,令杂念没有生起的时间,从而让心专注当下。
这种修行的体验,有时也能从“阅读”中体会一二,那些相续的字句如水涤尘,叫人杂念顿消。
文字可以借助书本与想象,帮助我们抵达脚步无法丈量的时代与空间。
从今天开始,不妨养成每日阅读半小时的习惯,沉下心来,保持思考,活跃头脑,开拓见闻。
04 别焦虑,该来的总会来
佛法中与爱近似的一个概念,叫做“慈悲”。慈,即给予快乐;悲,为拔除痛苦。同样,爱自己也应以慈悲为内涵,帮助自己解除痛苦,获得安乐。
寂天菩萨曾说:一心为众生着想的人,早已成佛,得到了究竟的智慧和解脱,而处处为自己打算的人,却还在无明和痛苦中流转。
想要真正对自己好,不妨学习佛菩萨的做法,通过精进修行根治痛苦之源——烦恼、无明和执著。
对自己的思想、言行负责,少欲知足,不放纵,福慧双修,利有情,通过利他对治我执,完成究竟的自利。
|